第811章 严嵩的城府,蒋庆之的名头 (第1/2页)
大军正在浩荡而行。
从昨日开始,严嵩就令加快速度行军。
“元辅,前方有地方官员相迎。”斥候回禀。
赵文华轻声道:“义父,京畿官员……要紧呐!”
能在京畿执掌地方的官员自然不简单,若是能拉拢几个,对严党的作用颇大。
严嵩眯着眼,看着前方城池,“大军不可停留,过!”
“义父!”赵文华这一路堪称是风光到了极致,每到一处都是他去打前站,好处收了许多,外加还拉拢了不少官员,结识了不少地方豪强,堪称是大丰收。
他有些失望的想再劝,严嵩冷哼一声,“京畿之地,耳目众多。”
此刻嘉靖帝正在冷冷看着大军,等着看自己是志得意满,还是……
“再快些!”
严嵩知晓自己必须拿出忠犬的姿态来。
大军开始加速,杜贺对杜保说:“严嵩有些慌了。”
杜保说:“爹,严嵩慌什么?”
杜贺嘿嘿一笑,“长威伯把大军交给他,你想想,身为首辅,手握大军,文武皆在手。严嵩担不担心被忌惮?”
“那他为何还一路得意?”每到一处,地方官员和豪强出迎,随后便是酒宴,严嵩几乎来者不拒。在杜保看来便是得意忘形了。
“严嵩也难。”杜贺笑的阴险,“大军走的太快,有人便会造谣,说他这是想急促赶赴京师谋反。走的太慢,会有人说他在观望京师局势,准备谋逆……”
“快也难,慢也难。啧!”杜保挠挠头,“爹,我以后还是从军吧!”
“为何?”杜贺对长子的要求是文武双全,若是能走文路就更好了,从此脱离武人这个阶层。
从前宋开始,武人就是后娘养的,就是谋反预备役,野心,跋扈,嚣张,残忍……所有负面词汇都是他们的标签。
到了大明,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皇帝时武人的地位好一些,之后便走了前宋的老路。而且大明不同的是,大明是军户制。也就是那些军户世代从军。
一朝为武人,便形同于奴隶。儿孙也是如此。
杜保说:“这文官心思太多,我怕玩不过他们。”
“过来。”杜贺招手,等儿子过来后,一巴掌抽在他的后脑勺上,骂道:“有长威伯在,你只需学到他的五成,不,三成足矣。学到三成你怕个屁!”
“可……可伯爷教授的不是这等动脑子的学问。”
“傻子。”杜贺笑道:“这些不是学问。”
“那是什么?”
“那是吃亏换来的阅历。”
“啊!”初出茅庐的前纨绔子弟愕然。
“为父能有今日,便是吃了半生苦头。”杜贺想到了当初自己和蒋庆之打赌的事儿,打赌输了个倾家荡产,最后还是被马氏逼着去新安巷投诚,这才换来了今日的风光。
想到这里,杜贺叹道:“大郎,你可知男人一生最要紧的是什么?”
“权力,人脉,钱财,学问,……”不愧是权贵子弟,开口便道出了权贵立家之本。
权力和关系网第一,有了权力和关系网,钱财你想啥时候要啥时候就有。
权力变现古往今来都是惯例。而大明不同的是,隆庆开关后,商人的财力迅速膨胀,随之一起膨胀的还有野心。
豪商们不甘心站在庙堂之外,便通过各种手段和官员们联在一起。在朝堂,在地方,他们的代言人无所不在……
后世鹰酱的格局也有些这个味儿,但不同的是,大明豪商们的眼界之狭窄,能让后人嗟叹大明不亡没天理。
这群棒槌眼中只有利益,什么长远规划,什么战略,什么大局……抱歉得很,和我没关系。我只要钱,只要权力……
当这群人通过各种手段直接或是间接控制了大明后,大明覆灭的格局再难撼动。
“不。”杜贺在冷风中吸吸鼻子,感慨万千的道:“男人此生最要紧的是,娶个贤妻。”
“见过元辅!”前方地方官员和豪强们行礼。
赵文华策马出来,在他的眼中,这些人便是行走的钱财,行走的人脉,他心疼的道:“大军粮草不多,需急速回京,就不在地方滞留了。”
赵文华策马回去,严嵩淡淡的道:“军中粮草所剩几何?”
“两日。”赵文华说,“不过户部那边有安排。”
大军到了京畿就没必要随军带着大量粮草,拖累速度不说,耗费还大。
“户部那边说了,此次大战粮草损耗颇多,能节省一些是一些。”赵文华觉得吕嵩有些小气了。
“大军在外数月,从大明各处运送粮草到京师的损耗,再把粮草从京师运送到大同一线的损耗……元辅,那数目令人触目心惊呐!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